找到相关内容238篇,用时7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妈祖与观音

    得天妃显灵,转危为安。为此,郑和把七下西洋的千古伟业,首先归功于天妃。他在亲自撰写的《通番事迹碑》和《天妃灵应之记碑》上留下同样的话:“天妃之神,威灵布于巨海,功德著于太常,尚矣!和永乐初奉使诸番...妈祖与观音  妈祖,又称天妃、天后、林夫人、送子娘娘、南海女神、龙女……在东南沿海,特别是我国闽台港澳地区备受尊崇,香火大盛。  从古今,关于妈祖的神迹灵验,碑载口传,不绝于时。早在北宋的《夷坚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5867161.html
  • 佛学:中国文化血液中最哲学的分子

    与道家文化相结合,依附道教弘传,故有佛道之争﹑老子化胡之说。桓灵帝(纪元148-171)时,安世高与支谶西域东来译经,佛学渐盛,不过佛教在汉世,本视为道术之一种,其流行之教理行为,与当时中国...译唯识诸论,罗什法显又译十诵﹑五分﹑四分等律。诸宗经论于是大备。佛教在此两晋至南北朝时代,当然与它主人儒道相交甚笃,从汉迄宋之“三教统一”呼声甚嚣尘上,道家﹑释家﹑儒家都伸出手来,紧紧地握住。或说儒佛一致,...

    佚名

    |观点|中国文化|儒释道|佛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52785612.html
  • 谈法显在崂山缔结佛学法缘

      后秦弘始二年(400),僧人法显与慧景长安出发,“历于阗道,凡经三十余中,独身达南海狮子国,乃泛海,将经、像还至青州牢山,登晋地,往杨荆州。”   南北朝时期,宋武帝永初年间(420...后仅剩12人,泛海广州归;   魏太武四年(427)僧人道药沿疏勒道入天竺,沿原路回国;   宋元帝元嘉十五年(438),凉州僧人道泰、冀州僧人慧睿先后出发去天竺,一返凉州,一回庐山;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42192662.html
  • 弘法大师之佛教观

    。鸟之双翼。故必宜双修也。本宗学徒以先学教相后入事相为顺序。然密师。皆因留学之时间甚短。故希望事相先授而教相教以大体之修学方针。当研钻云云。故即入事相主以悉昙。真言。陀罗尼。四度。加行曼荼罗诸尊...因果。有不同之义甚多。今略而不言。  如斯。密教不论从修行而言。或从菩提心观而言。我入佛道之初。即住佛陀三昧道之本觉为宗教义。弘法大师开说之也。  大师以两部大经。释摩诃衍论。菩提心论。为依意。以...

    金山穆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1964869.html
  • 制戒缘起三则

    今已往,勿复亲近沙门释子,礼拜问讯,供养恭敬。无使入村,勿复安止。”  时诸比丘闻,诸少欲知足、行头陀、知惭愧、乐学戒者嫌责檀尼迦:“云何偷瓶沙王材木耶?”  尔时,诸比丘往至佛所,头面礼足已,在...至彼园中。见已,皆共惊怪,讥嫌言:“此园中乃有是变,沙门释子无有慈悯,共相杀害。自称言:‘我修正法。’如是何有正法?共相杀害,此诸比丘犹自相杀,况于余人?我今勿复敬奉、承事、供养沙门释子。”即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4666984.html
  • 弘法大师之密教观

    车之两轮。鸟之双翼。故必宜双修也。本宗学徒以先学教相后入事相为顺序。然密师。皆因留学之时间甚短。故希望事相先授而教相教以大体之修学方针。当研钻云云。故即入事相主以悉昙。真言。陀罗尼。四度。加行...曼荼罗于果界之理趣矣。   十界众生。虽曰元为曼荼罗会中之圣者。可辨知不知迷悟因果。有不同之义甚多。今略而不言。   如斯。密教不论从修行而言。或从菩提心观而言。我入佛道之初。即住佛陀三昧道之本...

    金山穆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45979905.html
  • 集量论略解(之二)

      法尊法师译本中说“彼识是由多物所生”,括号中解释为多极微,法尊法师的这个解释咱把它隔过去,吕新国把韩老的译本寄过来以后看看再说。说下一句。“然说是缘处”。说是由众多的我执、法执所成的,由我执...根的所对境,眼根只与色境发生关系,不与声境、香境发生关系,你也不可能让他发生关系,更不准互相帮助。还有,五根只在相上起作用,也就是说比如眼根,眼根就是只在色的相上起作用,在色的共相(象无常、所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53838348.html
  • 敦煌本《坛经》录校三题(一)

    、关于“福门”问题  斯本:  五祖忽于一日唤门人尽来门人集记五祖曰吾/向与说世人生死事大汝门人终日供养只求福田/不求出离生死苦海汝姓迷福门何可救汝汝揔/且归房看有知惠者自取本姓般若知之各作一偈/呈吾吾看汝偈若吾大意者付汝衣法禀为六代火/急急(第21页~第22页)[3]  敦博本:  五/祖忽于一日唤门人尽来门人集记五祖曰吾向汝说世人生/死事大汝门人终日供养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汝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0360889.html
  • 明心见性最重要的偈颂及浅释

      【《六祖法宝坛经》原文】   师言。汝谛听。后代迷人若识众生。即是佛性。若不识众生。万劫觅佛难逢。吾今教汝识心众生见心佛性。欲求见佛但识众生。只为众生迷佛。非是佛迷众生。自性若悟众生是佛。自性若迷佛是众生。自性平等众生是佛。自性邪险佛是众生。汝心若险曲。即佛在众生中。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。我心自有佛。佛是真佛。自若无佛心。何处求真佛。汝心是佛。更莫狐疑。外无一物而能建立...

    宣化上人主讲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801191385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白话译义》序--兼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

    他认为"菩提自性本来清净,但用此心直了成佛。""不悟即佛是众生,一念悟时众生是佛。""若开悟顿教,不执外修,但于心常起正见,烦恼尘劳常不能来,即是见性。"他甚至斩钉截铁地指出:"汝心是佛,更莫...  (一九九四年二月)  (一)  佛教东汉明帝时,由印度传入我国后,近二千年来,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护持、译述与弘扬,不断演变和发展,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结合,宗派纷呈,妙谛流布,逐步形成了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2439232.html